中国水利报丨大兴安岭开启水资源管理新篇章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积极探索,2025年10月成功入选水利部水预算管理第二批市域试点,这标志着大兴安岭地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兴安岭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叠加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为此,大兴安岭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梳理自然地理、河流水系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精准分析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力求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同时,深入总结在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方面的基础工作,剖析开展水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特色优势,为后续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清晰思路和有力支撑。
大兴安岭地区把水预算管理试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严格按照水利部相关要求,在全面梳理总结全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工作现状与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目标,聚焦七大特色,系统谋划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结合区域实际,创新管理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手段相结合,实现全过程管控、全周期管理。
《大兴安岭地区水预算管理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规定了水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交易等全链条运行机制,为试点工作规范开展提供了明确依据,确保后续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大兴安岭地区还配套编制了一系列制度,从执行环节的严格规范,到监督环节的全方位覆盖,再到交易环节的合理管控,各项流程紧密衔接、相互支撑,构建起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指标,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监督考核;着重构建创新机制,积极探寻适合本地区特色的管理模式,推动水资源管理朝着精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此次入选国家级水预算管理市域试点,不仅是对大兴安岭地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重大责任和使命。未来,大兴安岭地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两年试点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水预算管理体系,推动形成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切实把大兴安岭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推动发展、造福民生的金山银山。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怀版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45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