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牢牢筑起汛期安全防线
当前我省仍处于主汛期,在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全省河流的水文数据正在实时滚动更新,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盯守河流水位的发展态势。一个个水文数字犹如无形的大坝,牢牢筑起了汛期安全防线。
“目前,全省河流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以下,水势总体平稳。我们将持续做好水情预测预判工作,为防汛部门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黑龙江省水文资源中心水情处副处长王思远说。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自进入主汛期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住防汛关口 加强加密水情监测预报
水文站是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三道防线”。在松花江一级支流的蚂蚁河畔,延寿水文站水文勘测队队员们正在操作无人机和遥感船进行水情监测。
使用遥感船进行水情监测
佟延辉从事水文工作40多年,每年的主汛期,是他和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水情监测工作像给人体检一样,我们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为河流‘把脉问诊’,准确掌握河流的水情。进入汛期以来,我们加密监测频次,并将水文数据第一时间上报给防汛部门。”
在延寿水文站,标注着2023年蚂蚁河发生洪水的数据:“2023年8月4日,水位:100.32米。”佟延辉回忆说,当时水文站正处于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建设阶段。面对洪水,测洪工作仍依赖传统人工操作,升级监测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已经竣工,一系列新技术设备在延寿水文站投入使用——遥控船和无人机测流解决了传统水文设备监测困难问题;双轨雷达测流系统可以快速完成在线流量测验;自动测沙系统替代人工测沙,基本告别“涉水作业”。
“现在,水文站实现了从水位、降水、蒸发到泥沙、流量,全要素自动化采集传输,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上传,真正构建起‘全域感知、自动上报’的监测网络,为汛期水库调度、堤防巡查、人员转移等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也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测中耗时、人员安全性等突出问题。”佟延辉说。
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延寿水文站勘测的水文数据实时回传到省水文水资源中心,王思远和工作人员们立即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河流的水势变化。“江河安澜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汛期强对流天气频发,中小河流水位容易发生陡涨陡落,我们密切关注每一次降雨过程,全力做好测报各项工作,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各级防汛部门。”王思远说。
用好预警“叫应”机制、应急预案两大“法宝 ”
林口县三道通镇立业屯被群山环绕,一条小河沿村而过,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唠着家常,村里的日子惬意且悠闲。
一个月前的夜晚,一场暴雨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宁静。三道通镇党委书记梁正善介绍,“我们半夜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水务部门的预警,告知藏富屯降雨量将达到200毫米,下游立业屯容易发生山洪,当时的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与时间赛跑!三道通镇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叫应”机制,并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屯协助开展防汛工作,藏富屯开展清理淤泥工作,确保行洪通畅;立业屯按照“一页纸”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