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丨从高效施工到智慧运维——BIM助力林海水库全周期建设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一项备受瞩目的重大工程——林海水库,正如火如荼建设。目前,坝基固结灌浆、重力坝混凝土浇筑等作业正在昼夜紧张进行中。
林海水库项目总投资38.86亿元,计划建设总工期48个月,是黑龙江省规划实施的5个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项目位于海浪河上游,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具防洪、灌溉及发电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由林海水库枢纽工程、团结取水枢纽工程、输水工程一期组成。
林海水库团结取水枢纽工程施工现场
在建设过程中,牡丹江市林海水库管护中心(以下简称管护中心)积极主导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工程施工与运维全周期深度覆盖。
在施工阶段,管护中心精心搭建起融合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物联网(IoT)技术的水利工程建设期管理系统,成功打造出智能化实时监控预警与高效协同平台,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未来运维阶段,林海水库工程将依托“BIM﹢GIS”可视化场景,重点围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关键环节,全力为防汛调度、兴利调度等业务提供直观、精准的数据可视化支持,以及科学高效的决策会商支持,为水库长期稳定运行筑牢技术根基。
此外,输水一期工程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大禹号”双护盾硬岩掘进机(TBM)替代传统钻爆法,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大禹号”TBM整机长度440米,开挖直径3.86米,实现了黑龙江水利工程建设史上高寒高纬度地区小洞径长距离有压输水隧洞施工工艺的创新;采用耐低温高强钢材,集成超前地质预报、360度超前钻探技术及增强排水功能,可有效应对断层破碎带和突泥涌水风险,显著提升了施工安全性与可控性。
近期,牡丹江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做好林海水库枢纽常态混凝土重力坝温控工作成为一大挑战。
管护中心协同施工单位,利用2024年在库区内储存的6000立方米冰块,根据每方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添加20~30公斤冰屑,并通过风冷系统进行降温,将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严格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有效保障了坝体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在这一有效温控举措的助力下,6月林海水库枢纽常温混凝土重力坝单月浇筑量突破4万立方米,大坝混凝土日浇筑高峰达2485.5立方米,刷新了黑龙江水利建设纪录。
据悉,2025年是林海水库项目建设攻坚年,计划完成混凝土浇筑量23万立方米。目前,林海水库工程现场施工总人数已超千人,多作业面正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