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创新管理机制 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见成效
近日,铁力市水务局联合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等部门印发《铁力市水库生态清淤管理办法(试行)》,与之前印发的《铁力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共同形成了“1个总体方案+N项配套细则”的完整政策体系。在省水利厅的指导推动以及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铁力市构建起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制度闭环,以全面完善的制度推动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筑牢水库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屏障。
产权明晰:铁力市以“权属与责任相统一”确权机制,科学区分政府投资、集体投资水库实施主体,首次将产权争议水库权属认定程序纳入规范化轨道,明确“所有权归政府、经营权可交易、承包权由企业持有”的“三权分置”框架,确保“责任主体明确、管理权责清晰”,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治理中“权属模糊、权责不清”的痛点。
利用高效:铁力市创新淤积物“国家所有、授权经营”模式,由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使所有权,通过特许经营、竞争性出让等市场化方式激活社会资本活力,明确淤积物经营权交易需经“评估定价+动态竞价”程序,跨区域或生态敏感区项目实行省级备案,为淤积物资源化利用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生态优先:铁力市建立“必要性-技术方案-生态影响”三位一体论证体系,要求清淤工程实施前开展科学论证,方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查,重点审核低扰动清淤技术应用、污染防治措施,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监管闭环:铁力市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立体化治理格局,明确水务部门牵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分工负责污染防治、土地利用等监管工作,同步设立公众监督举报渠道,实现全流程合规可控、阳光透明。
目前,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已推动改革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效。作为政策落地后首个完成产权确权工作的铁力市东方红水库,其淤积物资源成功通过省级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市场化价值转化,标志着水库淤积物从“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资产”的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打通,为生态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生动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库生态治理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路径,为建设幸福河湖贡献铁力智慧与坚实力量。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