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科院技术支撑行业政策落地 | 《关于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拓展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
近日,由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拓展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该文件是我省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首个综合性政策文件,标志着黑龙江省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全省水利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自2023年起,受省水利厅委托,牵头开展黑龙江省“十五五”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典型案例培育专题研究,全程参与本《实施意见》的调研、起草与论证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依托省保护河湖水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围绕“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核心问题,系统构建“三四五工作法”,深入开展三项专题研究、四个关键点攻关、五次集中研讨与审查修改,形成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核算规范、典型案例、政策建议等九类阶段性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省水科院聚焦“权属性质、普查核算、培育典型、阳光交易”四个关键环节,创新提出以“产权确权—价值核算—市场交易—产业增值”为主线的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特别是在铁力市东方红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中,省水科院联合五家单位建立协同联盟,推动“EOD+淤积物资源化利用”模式落地,实现全省首例水库淤积物不动产登记与市场化交易,成交价达6102.98万元,溢价率达5.2%,推动清淤工程从财政负担向资源资产的根本转变。
在技术层面,省水科院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质钻探+实验室检测+数值建模”五位一体技术体系,研发基于机器学习的水库淤积物资源利用潜力分析方法,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填补了寒地水库资源精准核算的技术空白。同时,完成山区、平原区的河道型、引水型等多种类型水库的2598份样品检测,确保淤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安全阈值,探索揭示中国北方寒冷地区水库淤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重金属污染风险、地质体层序划定、变化环境下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响应机理,为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制度层面,省水科院研究提出“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框架,推动水库淤积物确权登记与市场化流转,并围绕水库不动产确权登记操作细则、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等开展系统研究,形成关键理论支撑,为地方推广提供标准化支撑。
《实施意见》的印发,是省水科院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也是省水科院作为省级水利科研智库服务行业决策、支撑政府治理的重要成果。下一步,省水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部署,持续深化理念、技术和制度创新,推动“铁力经验”走向全国,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水科智慧”与“龙江方案”。(作者:郭微微)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怀版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45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