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科院“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第二期)暨“庆十一·青年科技工作者走一线”活动圆满落幕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工作、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9月21日至26日,省水科院启动“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第二期)暨“庆十一·青年科技工作者走一线”活动,教育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科技报国使命,为推动龙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科技力量。
本次活动主题为“走龙江大地、看振兴巨变,聚青春力量、庆盛世中华”。活动历时6天,行程超2000余公里,共设认知水科院、认知重大工程、感触农业振兴、感悟红色精神“四大模块”,涵盖6站、8个主要实践点。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3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
看科研发展,担时代使命
水利科研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奋斗,为使青年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新入职干部进一步认识了解水科院,结合“部门开放日”活动,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新入职干部先后来到宾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调研交流,实地参观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灌溉试验中心站、科技成果示范区、科普展馆、成果转化厂等,聆听发展情况介绍,感受水科院发展变化,感知各领域科研创新发展成效,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好老一辈水科人的奋斗精神,接好时代赋予的接力棒,在水科院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积极作为。
看重大工程,悟国之大者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次活动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先后走进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林海水库和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参观施工现场和项目部,考察水科院标准化抽检实验室,近距离感触龙江水利建设发展成就,体会“龙江模式”“龙江速度”,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扎根水利建设一线,为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工作贡献青年力量。
看农业振兴,攀科技高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叮嘱科研人员“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本次活动,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建三江七星农业科技园区、前进农场数字孪生示范区、浓江农场“1332”模式现场调研学习,听取有关情况介绍,重点了解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经验、“1332”节水技术模式,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刻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为助推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贡献科技力量。
观历史遗址,传红色基因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坐落于牡丹江东宁市,是二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苏边境修筑的14处庞大的军事筑垒中最大的一处,被日本侵略者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不仅见证了日本关东军的残暴行径,更成为了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之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活动带领党员干部、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东宁要塞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青年科技工作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9月26日,活动在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总结会上,各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合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分享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既是一次开阔眼界、充电赋能的学习之旅,也是一次思想历练、涵养初心的精神之旅,更是一次凝聚力量、砥砺斗志的奋进之旅。纷纷表示,要把活动中看到的、学到的工作方法、激发的创新灵感,以及科研一线人员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带回到各自岗位,把所学、所思、所获真正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为龙江水利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院领导在总结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新入职干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勉励新入职干部尽快从思想上、行动上、习惯上完成角色转换,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岗位,珍惜平台,保持热情,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在水科院发展实践中尽快成长成熟成才。二是勉励青年干部勤于学习,敢于担当,积极融入水科院发展大局,主动想问题,主动做事情,不做旁观者。三是勉励青年干部把握好“戒”与“尺”,心存敬畏,涵养境界,自觉接受教育、管理和监督,严于律己,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紧扣好。号召青年干部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积极工作,以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勇气创新创造,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握好时代赋予的接力棒,不负重托、砥砺奋进,共同书写水科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颜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